找到相关内容86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《安乐集》的净土思想

    卷从第四到第十二,共有九门。每门又分为三四类不等。主要内容是紧紧环绕第三门中提出的中心思想,大量引证中国佛教历代高僧的言行以及佛教的经论加以证明,又反复论证说明在十方世界诸净土中,以此西方净土最为优越...》中就说,若有人一昼夜,乃至七日七夜,一心念十方佛,就可在定中见佛。东晋慧远法师就是依此经修心念佛三昧,因此南北朝时,念佛三昧的修行方法影响很大。《安乐集》中引证了多种大乘佛教经论来说明修心念佛三昧对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465733.html
  • 净宗二祖道绰和《安乐集》

    ,下卷九大门,每一大门各分为若干节,多则如第一大门有九节,少则如第十二大门仅一节,全书共计三十八节。全书结集,引证各种经、律、论、释达五十余部。名为《安乐集》,标举出宗旨在阐明安乐净土的宗义,劝导往生...文人如谢灵运、柳宗元、白居易、苏东坡、袁宏道、魏源、龚自珍等也都与净土宗有很深的因缘。以上诸大智大慧者,岂是单念一句“阿弥陀佛”就能令他们心悦诚服的!要解这个疑团,先看《安乐集》,就从它引证五十余部...

    冯巧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3168649.html
  • 念佛一心不乱之精辟诠解

    一心不乱是上根大士往生实报庄严土,分证常寂光土的条件,并引证澫益《弥陀要解》:“若至理一心不乱,豁破无明一品,乃至四十一品,则生实报土,亦分证常寂光土。若无明断尽,则是上上实报,究竟寂光也”。   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念佛|一心不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844212322.html
  • 健康新生活 肉价上涨不如吃素去

    素食不仅可以让人身体健康,还能提升人的智慧。   还有人进一步引证说,老虎、猫等肉食动物看见生肉和血,就会流口水;而人看见这些,非但不会流口水,反而会恶心想吐。而且,人在烹调肉食时,总是想方设法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吃素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8/08513013416.html
  • 研究居士佛教的新创之作——评潘桂明《中国居士佛教史》

    居士彭际清有鉴于此,始有撰集《居士传》之举。潘先生立足现代学术方法,对居士佛教史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搜集和整理,仅据书末所列各类内、外典参考文献,就达三百五十余种,文中具体引证的资料更是不计其数。历史主义...

    聂士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0239281.html
  • “不妨也可批判一下佛教”-一句没有参透的公案

    ,佛教论著并不多见,郭书和范文澜先生的《唐代佛教》等,都还是我们的主要参考书。撇开那些所谓“批判”的言词,书中列举的史实,引证的佛经,毕竟使我们多少了解到中国佛教的基本框架,特别是佛教与政治、经济的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0539732.html
  • 从宗密的禅教一致论到延寿的禅教融合论——禅教合一思想源流述略

    临时不解妙用;(8)不通教典,乱有引证;(9)不关声律,不达理道,好作歌颂;(10)护己之短,好争胜负。  为救时弊,文益主张禅者应研习经典,反对脱离经教的承虚接响之谈。文益禅师本人即对华严教理有高深...以心宗之衡准平之”,折衷法相、三论、华严、天台、净土、密宗等各宗教理,皆融于禅,完成百卷巨著《宗镜录》。在书中,延寿通过层层剖析与重重引证,系统、深入地论证了他的禅教融合论。  《宗镜录》全书百卷,共...

    宋道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641497.html
  • 医药与慈悲

    心平气和,而生肾水,俾肝火下降,水火相济,自会勿药」。这是治心而疗病医引证。  回头来说,慈悲体贴的心情与态度,对于病者的治疗作用。一般贫苦的人家,没有钱付医药费,固然感到旁徨,但如遇上一个既无医术,...

    伯圆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5249155.html
  • 《佛教心理学》前言

    较为薄弱而从现代心理学看来显得重要的问题,则尽量依据佛教义理进行必要的补充发挥。在论述、引证佛典时,尽量按历史顺序安排先后,以反映佛教思想演进的路线,不违学术的科学性。   作者本想使这本书成为既具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4650674.html
  • 结缘庐山 创立莲宗——慧远在庐山传教的故事

    结缘庐山 创立莲宗——慧远在庐山传教的故事  慧远(334—416),原姓贾,山西雁门楼烦(今山西省原平县)人。他本是一个“仪容端整、风采洒落”、“内通佛理、外擅群书”的儒生。21岁时看破红尘,到恒山一个寺院拜高僧道安为师出家。  慧远潜心钻研佛经,引证《庄子》的虚无思想,阐明佛学中的哲理,融儒、道、佛于一炉,很受士大夫的欢迎。他的师傅道安赞许他说:“能使佛教普及全国的,大概就是慧远吧!”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250843.html